中国焦点:中国欢迎世界科学家在月球探测方面进行合作
嫦娥四号在月球遥远的地方完成了首次软着陆,体现了中国希望在未来太空探索中结合人类智慧的愿望。
嫦娥四号携带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开发的四种有效载荷。
“国际合作是月球探索的未来。参与国将分担成本,风险和成就,相互学习。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合作,”中国月球探测项目首席设计师吴伟仁说。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周四表示,由德国开发的着陆器上的中子辐射探测器和由瑞典开发的火星探测器上的中性原子探测器都已开启测试作业。
中国和俄罗斯科学家合作的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将支持探测到月球的夜晚,相当于地球上大约14天,当温度降至零下180摄氏度时。
中国在阿根廷建造的地面站在监测和控制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航天局运营的地面站也将提供支持。
据CNSA报道,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的科学家们还与嫦娥四号任务团队合作,研究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情况。
CNSA表示,美方提供了LRO的轨道数据,中方提供了着陆时间和地点。
吴说,中国正在制定月球探测计划第四阶段的计划,未来任务的更多有效载荷将通过国际合作制定。
“合作范围将扩大。也许整个月球车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发展,”吴说。
“在嫦娥四号任务中四个有效载荷的合作是顺利的。我们尽一切努力为我们的伙伴创造有利条件,”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首席设计师孙泽洲说。
“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提高人类对月球和宇宙的认识。合作将使所有参与者受益,”Sun说。
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与荷兰科学家就鹊桥中继卫星上的低频无线电探测器进行了合作。
他说,两国科学家克服了语言,文化,法律和习惯方面的困难,并通过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瑞典国家航天局太阳系科学和太空情境意识负责人约翰·克勒说,没有对月球的远端做过任何测量。“这是中国的一项伟大成就,我们很高兴参与其中。
“我们在火星探测器上的有效载荷将测量太阳风与月球表面的相互作用。了解当太阳风冲入月球表面时会发生什么非常重要,”Koehler说。
他说太阳风与月球表面相互作用并分散形成月球表面极薄气氛状气体环境的粒子。“这是我们非常非常了解的环境,扩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非常重要。
“有一种理论认为,月球表面的水是由太阳风与表面风化层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所以这是瑞典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一起想要回答的问题,”Koehler说。
“现在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积极的月球计划的国家。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个特殊的工具我们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发展,在此之前我们与中国在空间科学方面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合作。”
德国基尔大学实验与应用物理研究所的Robert Wimmer-Schweingruber教授参与了安装在嫦娥四号着陆器上的中子辐射探测器的开发。
“我们的仪器测量宇航员在月球上所经历的辐射剂量率。这是重要的,因为一旦宇航员从月球上回来,这是唯一存在的风险,”他说。
该仪器还测量热中子,这可能有助于探测地下水。这是第一个在月球上运行的仪器。
“这项任务非常令人兴奋。为未来人类探索月球做准备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他说。
“我们在嫦娥四号与中国科学家合作了大约两年。中国科学家非常出色。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我们就无法建立我们的仪器,”他说。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编辑:huacai